【一封家书】我的“打野”父亲 | |
| |
亲爱的爸爸: 见信好! 今年是您去天津工作的第19年,犹记上一次写信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那时候车马慢,一封信要三天才能送到您手里。好久没有跟您讲讲我的心里话了,想跟您说说您不在我身边的这些年我的成长历程。 人们常说“父爱如山”,书里的父亲形象总是坚毅的、沉稳的。可爸爸您不一样,您像一个游走在我生活边缘的角色,就像是游戏里的“打野”,只负责经济,不负责团战。 从我记事以来,爸爸很少在我身边。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,爸爸对我的期望是:希望我独立。六岁开始,爸爸就要求我自己一个人睡,摔倒了要自己站起来,走路不能牵大人的手……诚然,我确实也因为爸爸的“逼迫式”教育而变得独立。 我的童年记忆里很少有爸爸的身影,哪怕是合影都屈指可数。 长大后的我才知道,原来爸爸也很努力地想要参与我的成长。幼儿园的时候,调皮的我会穿着雨靴踩进没过雨靴的水坑,似乎装满水的雨靴在宣扬着我的快乐。正巧撞见爸爸匆匆赶去上班,但是爸爸没有责骂我,而是不疾不徐地将我背回家换上干净的鞋袜,再背着我趟过泥泞送我回学校。 小学的时候,爸爸妈妈都去外地工作,只留我跟爷爷奶奶在家。我总会羡慕别的小朋友有精致的洋娃娃,而我却只能在田里玩泥巴过家家。爸爸估计看穿了我的心思,将那一年的春节获得的公司年奖换成了一只蓝色的兔子玩偶,那是我的第一个布娃娃。 初中的时候,青春期带来的敏感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,不懂如何跟妈妈相处,也不明白为什么我那么易怒暴躁。爸爸可能也花了不少心思,买了两本青春期少女相关的书籍给我,并落款赠予我亲爱的女儿,那仿佛是溺水中的我拉住的一根稻草。 高中的时候,我离开家,开始了我漫长的求学之路。高中是封闭式教育,六点起床一睁眼就是学习,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熄灯睡觉,紧凑的作息让我喘不过气。在某个稀松平常的午休,我正因时间匆忙急急往教室里赶,猛然间看见爸爸就站在教室门口等着我。我还记得您急忙从包里拿出些吃的给我,久违的见面让我有点不知所措,彼时的热泪盈眶和无语凝噎已足够表达,就那短短五分钟的见面似乎是在这黑暗深渊中的一丝光亮。后来我才知道那次是爸爸出差回重庆,百忙之中挤出的时间来看我一眼。 自那以后,只要您出差到我所在的城市,您都会抽时间来见我一面。 我们似乎是相同的人,不善言谈,也不懂表达对彼此的爱意。我一直以为爸爸是沉稳的、冷静的,直到我婚礼时看见妈妈身旁哭成泪人的你,面对宾客满座哽咽的一遍又一遍地说常回家看看,我知道爸爸你其实是个温柔如水的人。 前年我在跟您的一次谈话中提到,在外挣再多钱都买不回来缺失的亲情,那也是这么多年来你第一次跟老板说想离职。我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,我只想到了我自己缺少的父爱,没考虑到这么多年您一人在外工作的孤独和辛劳。妈妈为了照顾妹妹舍弃工作,这么多年的生活压力全在您一人肩上,我都没曾问过您累不累,您总是这样默默地承受着。 距离您退休还有7年,漫漫的离家打工之路只有您一个人走,希望您一切都好,健健康康。 爱您的女儿:张孝源 2024年8月15日 |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